当AI遇上乡愁,会谱写出怎样的乐章?一首由AI参与作词、作曲、编曲的《明月山记得》,在旋律中巧妙融入渝东民歌《薅秧调》的韵味;一封用音符写成、寄往家乡的《垫江,你好吗》,歌里有桂溪河淌过的时光和外婆亲手做的酱瓜……这些作品都来自正在垫江举行的“惦记垫江”AI+原创音乐大赛。
\n近日,由垫江县人民政府指导,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、垫江县商务委员会主办的“惦记垫江”AI+原创音乐大赛作品征集阶段圆满结束。本次大赛作为2025年重庆(垫江)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的系列子活动之一,不仅是一场音乐创作比赛,更是一场城市品牌传播的立体实践。
\n天南地北音乐人齐聚,用AI书写乡愁
\n记者从组委会获悉,大赛自启动以来,得到了全国各地音乐爱好者的热烈响应。本次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近300名音乐人参赛,共创作AI+原创歌曲309首。
\n这些音乐人虽然地域不同、背景各异,但都借助AI技术这一新兴工具,表达着对垫江的相同情感。他们中既有专业音乐制作人,也有AI技术爱好者,还有深受垫江文化感染的普通市民。音乐形式从民谣、流行音乐,到古典音乐、嘻哈说唱,呈现出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之势。
\nAI技术各显神通,作品亮点纷呈
\n各位选手在AI创作上各显神通,展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。参评作品《明月山记得》(作者:张东进)借鉴了渝东民歌《薅秧调》,采用suno—V4.5版音乐制作模型扩展音乐,强化了巴渝风味;《惦记垫江》(作者:任健)使用了GPT+deepseek+Qwen优化歌词,udio作曲,suno编曲,人声发声采用Mureka,人声优化SVC模型则是自己开发的;《垫江的小日子》(作者:李婷)则选择了用豆包生成歌词,将其“投喂”给音控,根据歌词的风格和基调进行创作。
\n此次大赛收到了不少情真意切、撼动人心的作品。《一生最爱是垫江》(作者:田鑫)歌词以“豆花香”为核心意象,将味觉记忆与乡愁、故乡情怀深度绑定,情感真挚且画面感极强。将石磨、黄豆等具象事物与抽象情感、自然景物融合,勾勒出鲜活的制豆花场景,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,层层递进地抒发了对豆花滋味的眷恋,以及这份滋味背后对故乡垫江的深厚情感,共鸣感强。
\n“细滤纱布浆如雪,文火熬煮味清冽。卤水轻点凝豆花,嫩滑不散情相结。”《垫江推磨人》的作者赵乾深在探寻石磨豆花奥秘的过程中,感受到垫江人对传统的坚守,对生活的热爱,感动于这份匠心,以歌谣记下石磨的吱呀声,唱出“一清二白,凝而不散”的哲理,并将这首歌献给垫江,献给每一位推磨人。
\n垫江县商务委员会 供图
\n大赛进入评审阶段,结果即将揭晓
\n据了解,目前大赛作品征集已截止,正式进入评审阶段。组委会邀请了来自音乐创作、人工智能、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,将从作品的技术创新性、艺术表现力、文化契合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。
\n最终评选结果将于近期揭晓,并在2025年重庆(垫江)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启动仪式上举行颁奖典礼。届时,获奖作品还将在“惦记垫江”美食音乐节上进行现场展演,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传播,进一步放大音乐作品的文旅转化价值,让更多人通过AI音乐了解垫江、走进垫江、惦记垫江。
\n垫江县商务委员会 供图
\n垫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,本次大赛是垫江推动“科技+文化+旅游”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,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前景,也为推广垫江地方文化特色开辟了新路径。通过AI音乐的创作和传播,垫江的牡丹文化、农耕文化、美食文化得以以更时尚、更年轻的方式呈现给全国人民。
\n此次“惦记垫江”AI+原创音乐大赛的成功举办,标志着垫江在数字化文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AI与音乐的碰撞,不仅创造了艺术的新可能,更为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,展现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无限潜力。
\n大赛官网>>
\nhttps://act.newoo.com/djdj2025/index.php/content/intro.html
\n(资讯)
\n重报集团新闻时尚传媒记者 向丽 主办方供图
\n原标题:超300首AI+原创音乐唱响垫江,科技赋能乡愁书写新篇章
互联网股票配资,在线配资公司,配资网上炒股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